主页 > 科普宣传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你问我答
科普宣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你问我答

时间:2020-02-11 13:05供稿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打印字号:点击量:


问:有说法认为气溶胶传播可能也是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之一,能否介绍下气溶胶传播的传播路径?

答: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
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例多可以追踪到与确诊的病例有过近距离密切接
触的情况,这符合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特征。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
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也可能发生气溶胶传
播,例如进行临床气管插管等专业医疗操作时。但目前尚没有证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气溶胶传
播。(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  冯录召)



问:空气中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能否开窗通风?在工作、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答: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飞沫传播距离很短,一般在1-2米内,不会在空气中长
期漂浮。因此,要注意呼吸道礼仪:咳嗽、打喷嚏要转身、扭脸躲开别人,要用纸巾或肘部掩住口
鼻,强调与其他人保持至少1米距离的安全线。从这个角度讲,在日常通风环境下,空气中一般不会
有新型冠状病毒。所以建议每天至少两次开窗通风,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但在冬春季节注
意保暖。对于防护措施,一般的工作生活条件下,采取正确佩戴口罩这种飞沫传播防护措施,足以
保护普通公众不被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  冯录召)



问:农产品在运输、售卖等过程中是否有附着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农产品买回家后应该如何处理
才能放心食用?

答:病毒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等方式污染到蔬菜、肉和水果的几率很低。 蔬菜、肉、水果买回家后
先用流水清洗。建议新鲜蔬菜、水果不要放置太久再吃,暂时不食用的肉类要冷藏、冷冻,因为如
果放置时间过长,可能变质滋生大量细菌,吃了反倒对身体不好。记得不要生食,蔬菜、肉类应炒
熟吃,水果的话尽量削皮,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病毒在温度56℃状态下30分钟
内就能被杀死,而炒菜等温度能达到100℃甚至更高。处理过后还是注意及时洗手。目前新型冠状病
毒是否经粪-口途径(消化道)传播,虽尚待进一步明确,但通过将食物洗净煮熟,“饭前便后”洗
手等方法可预防病毒经消化道传播。(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  冯录召)



问:生活环境应该如何消毒?

答: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
等脂溶剂都可以有效灭活病毒。但是现在有的地方比如车辆进小区或单位时,车辆轮胎都要消毒,
或者对着马路喷洒消毒剂,这属于过度消毒。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手
段,但是不宜过度,还是要按照规范来做,并且要注意潜在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  冯录召)



问:当前很多密切接触者和接受医学观察的人员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受到感染,心理压力很大。另外,
随着返程高峰的到来和工作的逐渐恢复,很多人都需要外出并感到焦虑,担心自己受到感染,怎样
才能舒缓大家紧张的情绪?

答:密切接触者的心理压力往往来自对疫情和对自己健康情况的过度关注,而且往往容易关注负面
信息。因此,缓解心理压力很重要的三个方面:一是关注积极信息,特别是疫情防控进展的积极信
息;二是关注自我防护和应对压力的科学知识,掌握调整情绪状态和行为的科学方法;三是增强信
心,让积极信息和科学知识发挥作用,认真配合社区和疾控部门的工作。对于必须外出的人,可能
心理压力都比较大,有两点建议。一是理性分析自己的心理压力。有些人可能情绪受影响比较大;
有些人可能认知受影响比较大,大量信息反复刺激导致注意力、记忆力都受影响;有些人可能行为
改变比较大,逃避本来应该做的事情。还有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失眠、胃疼、腹泻等躯体反应。大家
应该认识到,这些反应大部分是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警觉性,主动调整自
己去适应变化。二是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果情绪压力大,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学习放
松技术,如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方法;如果认知压力大,应当减少各种信息的影响,少看手机,
多读书或做其他有益身心的事情;如果是行为方面的变化比较大,应当提醒自己及时调整。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心理应激状态持续时间比较长,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自己觉得很痛苦,
一定要及时向专业人员求助。(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 陈雪峰)



问:疫情发生后,很多人可能是因为紧张产生一些比较焦虑的行为,比如老是怀疑自己是不是感染
病毒了,不断量体温,甚至失眠,或者总是关注转发比较负面的信息,这种情况如何进行心理应对?

答:三大调整原则:一是全面观察自己的情况;二是用心倾听主流的声音;三是保持与家人及外界
的联系。具体做法如下:1.每天适度关注疫情和了解防护知识,最好安排在每天固定时间;2.每
天固定时间测量体温3.调整生活状态,按日常生活规律生活,注意吃好睡好作息规律;4.找到信
赖的家人、朋友聊天,通过微信、电话、网络联系。5.放松训练。如果感到不能放松,做一做深呼
吸、跟着音乐活动身体、做一些平时可以使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想一想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保持身
体健康,利用这次待在家中的空闲时间做自己原来没时间做的事情:如读本小说、追部好剧等;
6.如发现自己发热应及时就医。(北京市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 杨甫德)



问:现在学校推迟开学了,孩子在家作息的时间黑白颠倒了怎么办?开学前该怎么调整?随着假
期的延长,有些人采取喝酒、打网络游戏的方法去打发时间、缓解情绪,这样的方法有效吗?

答:学校推迟开学,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增加了。对学龄前的孩子,家长的陪伴很重要。可以
跟孩子一起设计一些互动的小游戏。如果孩子对疫情好奇并提问,家长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
借这个机会教孩子学习健康知识、让孩子有安全感,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对上学的孩子和家长,
有几点具体建议:第一,家长和孩子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一起讨论制定这段时间的生
活和学习计划。第二,生活计划中要包括娱乐和做家务的内容,最好是能够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
特别是如果家长延期上班,或者在家时间比较长,有时间陪孩子,这是难得的增进亲子之间相互
了解的机会。第三,学习计划要按照学校的要求,通过空中课堂等在线教育进行学习。要像平时上
学一样,认真听课和做作业。第四,家长的情绪很重要,尽量不要太焦虑,不要太着急,保持情绪
稳定。对于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孩子来说,父母情绪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影响
很大。对青春期以及刚成年的孩子,应当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
成年人如果压力很大或情绪状态比较差,可以采用一些合理宣泄的方法,比如室内运动、唱歌、
给朋友打电话等。但是,最好的应对方式还是把自己的生活内容安排得充实一些,让自己动起来、
忙起来,能够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 陈雪峰)



问:有慢性病或者精神障碍的患者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和拿药,但现在在这种情况下,一想到
去医院可能就会觉得非常焦虑,请问对于这些患者应该怎么办?有一些已经有了焦虑症或者抑郁
症的患者,因为疫情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他的紧张情绪,导致病情加重,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应对?

答:一、有慢性病的患者,需要规律服用治疗药物,不要自己擅自调整用药,以免病情波动或反复;
二、到医院取药是安全的。一方面,做好自身防护,戴好口罩,保持手清洁;另一方面,各医疗机
构都在按照要求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比如北京市要求门诊患者在进入诊室前需要检测2次体温,
以便第一时间筛出疑似人群;同时医院设有专门的发热门诊,与普通的诊疗区域是分开的。所以,
常规到医院看病是安全的,一般不会被传染。三、如果病情有波动的话,还是建议在做好自我防护
的基础上,及时到医院就医。(北京市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 杨甫德)



问:复工之后,售货员、地铁的工作者、媒体人员等特殊人群,可能面对的风险要比普通群众更高
一点,对于这样的人群来说,有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答:广大环卫工人、公交车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地铁、机场,包括海关的安检检疫人员、售货
员、餐厅服务人员、武警、交警、安保人员,还有媒体记者和快递人员等等,这些都是日常接触人
员比较多,感染风险要比普通人群更大一些,所以要更重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护工作,要准备
好口罩这些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并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在岗期间要
规范佩戴口罩,口罩在变形、弄湿、弄脏之后会导致防护性能下降,要及时更换。同时要注意手卫
生,平常用洗手液或者流水洗手,每天至少两次测量体温,一般情况下不必穿戴防护服或者防护面
罩这些防护用品。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腹泻、呕吐、肌肉酸痛等症状,应该立即停止
工作,不能带病上岗,及时就医。(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 冯录召)


问:随着返城潮的来临,大量农村务工人员返城,针对这些人员,他们是否需要隔离?建筑工地、
工厂也
是人员聚集区,有没有一些特殊的防护措施?

答:一是用工单位要根据各地政府的要求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做好疫情防控。用工单位要制定预案,
要建立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体系,并且指定专人负责。农村务工人员在返城之前要先进行体温测量,
确认有没有发热,有没有可疑症状,如果没有症状可以正常返城,如果存在可疑症状的,需要等疾
病痊愈后再返城。此外,对于去过武汉这些疫情高发地区,或者近期接触过确诊病例的务工人员,
如果还处在医学观察期,要等14天观察期满之后再返城。返城过程中,也要注意作好个人的防护,
尤其是乘坐公共交通时,要全程戴口罩,并且讲究手卫生,旅途中也要做好健康监测,妥善保存旅
行票据信息,以便查询。务工人员返城之后,各个用工单位要对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测量,看是不是
有可疑症状,如果有症状要及时隔离并且就医。在工作场所,各个用工单位也要帮助务工人员理解
疫情期间怎么做好个人防护。在建筑工地、工厂车间这些人群密集场所,要注意加强通风清洁,建
议配备洗手液、手消毒剂等防护用品,如果在通风不良、密闭的车间内工作,上班建议戴口罩。食
堂也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建议各个单位可以错峰吃饭,减少人口的密度。要加强人员的管理,单位
要指定专人负责,去观察工友的健康状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这些人要进行培训,如果有
工友出现可疑症状的话,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疗。同时,用工单位要加强工地和宿
舍卫生管理,倡导工友讲究个人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对宿舍、工地都要加强通风清洁,定期消毒,
废弃口罩要集中收集处理。(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 冯录召)



问: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
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例多可以追踪到与确诊的病例有过近距离密切接
触的情况。(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  
冯录召
问: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答: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
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目前尚没有证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气溶
胶传播。(冯录召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



问:空气中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还能开窗通风吗?

答: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飞沫传播距离很短,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从这个角
度讲,在日常通风环境下,空气中一般不会有新型冠状病毒。所以建议每天至少两次开窗通风,是降
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但是提醒大家,注意保暖。(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  
冯录召

问:按照现在的防护手段比如戴口罩,能否有效防止气溶胶传播?

答:新冠肺炎目前还是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疾病,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才可能发生气溶胶
传播,例如进行临床气管插管等专业医疗操作时。如果是在常规临床护理、一般的工作生活条件下,
采取正确佩戴口罩的飞沫传播防护措施,是足以满足保护普通公众,而不被感染的。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  
冯录召

问:如果小区里有了确诊病例,或者楼里有隔离的人,传染的风险有多大?

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被确诊后,会在定点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会按照有关
要求进行隔离医学观察,确诊病例家中及小区公共区域将进行清洁消毒。作为小区一般居民,无须
过度恐慌,只需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大家都没有免疫力,都是易
感的。无论小区是否有病例,都要注意防范。社会不是封闭的,即使小区没有病例,如果不注意防
范,也有感染的危险。公寓的电梯或步行楼梯的过道,通常是空气流通不好的地方,坐电梯或走楼
梯,都要戴口罩。房间窗户每天要打开一段时间,让房屋有一定时间通风。在疫情终结以前,尽可
能避免用手直接触摸楼梯扶手、电梯按钮、社区公共设施表面,触摸了一定不要再揉眼睛、摸鼻子、
摸嘴巴,应该尽快洗手。(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  
冯录召)




问:医护人员乘坐交通工具、回家会不会把病毒带出来?

答:从科学角度来说,即使是在隔离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也都是按照要求,经过科学防护才进入病
房开展工作的。经过正确的消毒防护措施和院感防控手段,医护人员离开病房和医院时是不会携带
病毒的。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日夜奋战在一线,希望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被尊重、被善待。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  
冯录召)



问:什么是粪口传播?

答: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所谓的粪口传播,是指患者
粪便污染了食物、水等,然后进入人体消化道感染人。“病从口入”,就是对粪口传播的通俗说法。
粪口传播的传染病较多,有霍乱、手足口病等。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研究,近期部分省市报告在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便标本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提示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性,但还不能
确定进食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感染和传播。当前防控工作已经充分考虑粪-口途径传播的风险,在国
家卫生健康委2月6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中,对实验室检测、密切接触
者管理、特定人群防护及特定场所消毒等内容,提出了相应措施和要求。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研究,
明确是否通过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感染。对于公众,尤其是餐饮从业人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接触容易污染的物品后要洗手。(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  
冯录召



问:出门必须戴手套吗?

答:如果外出不能满足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条件,外出可戴手套(不露手指的手套均可,
同时注意保持手套干燥),脱下手套后注意手部清洁,并及时清洗手套。出门戴手套,可以减少手
与外界直接接触,从而能减少手的污染。但并不是必须的,而且要强调的是,戴手套并不能取代洗
手,无论是否戴手套,都需要经常洗手。普通群众没有必要去购买和使用一次性医用手套。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问:火车站、机场过安检等需要取下口罩,这种密集场合取下口罩会被传染吗?

答:火车站、机场过安检等短暂取下口罩,一般不会被传染。在取下口罩时,建议与前面人保持一
定的距离,比如1米以上,注意避免与其他人正面相对。面部识别结束后立即戴上口罩。整理好个
人物品,尽快通过安检通道。(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问:已经有地方出现了因为没带口罩,50秒或者15秒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案例,请问病毒的传播
途径究竟是什么?

答:这种情况是否会感染,关键在于和病人的距离以及是否采取了防护措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
传播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呼吸、讲话、咳嗽、打喷嚏都能产生飞沫。与病人近距离出现在同一个
场合,特别是病人讲话或咳嗽,如果没有戴口罩,造成传播是可能的。因此,在疫情没有控制以前,
去人员密集场所一定要戴口罩,做好防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问:口罩可以重复使用吗?

答:这个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如果是独处,没有与外人密切接触,可以不戴口罩。比如一
家人健健康康宅在家里、在自己的私家车上,或者单独在户外,比如小区遛个弯儿,在行人稀少
的公园和街道上散步,可以不戴口罩。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超市
商场购物、乘坐电梯、封闭办公,到普通医疗机构就诊(除发热门诊)的患者,可以佩戴普通医
用口罩、也叫一次性医用口罩。回家后将口罩置于洁净、干燥通风环境下自然晾干,还可以重复
使用。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从事和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递等,还有普通
门诊、病房的医护人员,居家隔离人员以及共同生活人员,建议佩带医用外科口罩。可以根据实
际情况,延长口罩的使用时长和更换频率。一般来说,如果口罩没有明显的脏污、变形,可以不
必四小时一换。但如果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常说的n95或kn95等
医用防护口罩,在健康人的日常情况下是不必要的。但与新冠肺炎病人密切接触的一线医护人员
必须佩戴。请理性防护、戴合适的口罩,将n95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  
冯录召

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为什么增加轻症病例?有什么
意义?

答:随着检测能力的提高,最新发现有一部分新冠肺炎患者表现比较轻,有发热,有中低热、
轻微乏力,偶尔有干咳,病程史中没有肺炎,但是仍然具有传染性。在诊断分型中,把这一
型加在里面,第一是为了把这部分病人进行隔离治疗,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传染源。第二
是对病人基本的特征更加详细的进行描述。
(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李兴旺)



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指南明确无症状感染者也有可能
成为传染源,现在返程高峰即将到来,通过这种现有的体温筛查的措施很难识别出无症状感
染者,请问有没有更多的管理措施?

答:目前确实发现了这样的情况,从目前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来说,主要是和病人密切接触
者,家庭成员发生得更多一点。这种病人本身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比如发热、乏力、肺炎,
但是如果做咽拭子检查的话,核酸是阳性的,就会把他定义为无症状感染者。从发病机制来
讲,这部分人带有病毒,就可能是传染源,可能会造成传播,但是从情况来看,既然病人是
无症状感染者,相对病情偏轻,病毒量的多少和病情轻重还是有一定相关性的,就是说病毒
量会比较少,因此在传播能力上会比重病人的弱一点。
(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李兴旺)



问:有媒体报道称,越光滑的表面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在乘坐交通工具或电梯时,双手难
免碰到这些光滑的把手或是电梯按钮,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一些小区里电梯间里放了一
些面巾纸,希望乘客可以用面巾纸按电梯,这种方法是否真的有效果?

答:实际上干净光滑的表面微生物是不容易存活的,病毒是在一些阴暗、潮湿,比较脏的地方
存活的时间更长。这些天都在说电梯的按钮、门把手风险比较高,这个风险比较高并不是因为
病毒在上面存活时间长,而是因为这些地方是高频接触的地方,因为相互接触交叉感染的风险
就大,所以有三条对应策略:一是适当的增加消毒频次,原来一天一次,现在可以一天多次。
二是可以用一个面巾纸或者是用消毒纸巾把它隔开,手不直接去碰它。三是也可以在碰了它
以后用手消毒剂来揉搓双手,做好手卫生。(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   
张流波

问: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难免手会碰到车门、座椅或者拉环,甚至和周围的乘客发生身体
的碰触,这时候可能无法立即洗手,在这种情况下,市面上有很多消毒湿巾、消毒喷雾以及
免洗的洗手液,用这些方法能不能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呢?

答:要让手干净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流动水洗手,二是擦手消毒剂。用流动水来洗手时有一
些比较严格的步骤,要洗手掌、手背、指缝、手指、手指尖、大拇指、手腕。如果出门在外,
没有流动水,洗手比较难,就可以用手消毒剂来进行手卫生。这种手消毒剂也是要把刚才说
的这些部位擦拭到,常用的手消毒剂可能是一些含醇的手消毒剂,因为酒精挥发比较快,杀
菌效果比较快。如果有些人对酒精过敏也可以用无醇的手消毒剂。如果没有手消毒剂,用
消毒湿巾擦一擦也是可以的。(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  
冯录召

问:疫情开始以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不断增多,确诊的人担心病情严重,无法治愈,疑
似病例担心自己会被确诊,这些人的心理压力可能会阻碍他们治疗和康复。对这些人群和他
们的家人,应该如何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答:获悉自己被确诊或可能被确诊,一些人会感到压力,心理受到一定冲击,调节方式可以
包括自身调节、借助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调节、到专业机构就诊。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
应对压力。
第一,认识了解危机。在经历非正常的重大事件后,很多人可能会出现心理应激,
大概会经历4个阶段:1.警觉期。主要表现为震惊、恐慌、不知所措,或者脑袋里面一片空白。
2.消极防御期。为了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不良情绪,个体会本能地启动自我保护机制,
如会否认、退缩和回避,或者高度警觉,或者漠视危险的存在,或者控制悲伤的表达。
3.现实适应期。危机事件一段时间以后,人们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并接受现实,寻求
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当前的问题,焦虑情绪逐渐减轻,自信心增加,社会功能恢复。
4.恢复成长期。多数人经历了危机后变得更为理性,在心理和行为上变得较为成熟,开始
通过一定的途径获得积极的应付技巧。
第二,面对压力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1.增加对自身状态的理解度。现在很多的
反应是对突发事件的正常反应,要认识到每个人在经历重大负性事件后都会有一些焦虑、
担心等负性情绪,这些是正常反应,接纳并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并适度宣泄情绪。
2.保持稳定状态。维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减轻压力,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音乐放松、
冥想等训练来实现。
3.采纳积极的应对措施。根据国际心理援助准则,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获取良好的
社会支持,与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电话、网络交流和沟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能有
愉悦感的事情。
第三,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必要时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 北京市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  
杨甫德

问:随着很多地方延迟开工开学,有一些人还会留在家中一段时间,并且要求减少户外活动
和外出,有一些人可能会出现烦燥恐慌等情绪,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缓解?

答:目前,疫情防控需要尽量做到少出门、不聚会,这是有效阻断疾病传播的方式。出于对
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应尽量减少不必要外出。长时间待在室内,可能会出现烦躁、
焦虑的情绪,出现频繁刷手机、作息紊乱等情况,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
不适。而且这种改变不是主动选择,是疫情防控需要的适应性改变。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
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如果不能尽快调整好生活方式、适应现在的情况,就很难缓解这种
不适。如何调整生活方式,有几点建议,概括为五个一。   
1.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2.钻研一件事
请。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等,并且享受这个过程。3.找到一种支持。来自
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会支持。认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务和聊天。聊天的主题可
以丰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没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跟家人
和朋友保持联系。4.进行一项锻炼。心情烦躁时,做一遍八段锦或喜欢的室内运动。现在有
一些很好的运动或健身的APP,可以跟朋友远程约好一起锻炼。5.思考一些体验。思考自己
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特别难受,自己
无法调整时,应当拨打热线电话或寻求在线心理咨询。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抵抗病毒的攻击。总结起来就是试试五个一、拥有好情绪、提升免疫力。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   
陈雪峰
 
 

上一篇:召开会议预防措施的建议
下一篇:10条关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的饮食营养专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