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科普宣传 > >洪灾过后常见疾病如何预防(二)
科普宣传

洪灾过后常见疾病如何预防(二)

时间:2016-07-18 15:41供稿单位: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打印字号:点击量:

怎样预防和治疗擦烂?

  在抗洪救灾的地方,尤其是南方高温潮湿的抗洪前线,擦烂是常见的皮肤病。这是发生于经常摩擦、汗液积聚的皮肤皱折处,如颈部、腋部、臀部、大腿根部(腹股沟)以及女性乳房下的表浅的急性物理性炎症。身体肥胖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疾病。

  擦烂主要表现为皮肤皱折部位的红斑,界限清楚,表面潮湿,时间长就形成糜烂面,有瘙痒和疼痛的感觉。如果合并感染,便会有分泌物。

  为预防擦烂,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身用毛巾等擦汗。可以在皮肤皱折部位扑些痱子粉。如果擦烂已经出现,要使患部保持干燥,扑些无刺激性的粉剂,如痱子粉。也可在皱折处垫以纱布或柔软干净的布类,使两侧的皮肤分开。合并感染者应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制剂或抗真菌药物。

怎样预防和治疗“烂脚丫”?

  抗洪救灾时,下肢长时间浸泡在污泥浊水中,皮肤经常受到擦伤,破损的伤口长时间浸没在洪水中,趾缝间浸渍发白、肿胀、破溃、糜烂,甚至皮肤剥离,伴有瘙痒,俗称为“烂脚丫”、“洪水脚”或“水泡脚”。感染严重时,还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少数抵抗力差的人会发展成败血症。防治措施:①下水劳动时,在可能的情况下,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擦于脚,在阳光下曝晒片刻。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③脱离洪水浸泡。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要下水。如劳动的地方水不过膝,要设法穿长统靴。③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还要防止吸血昆虫叮咬。④外用药物。浅表性皮肤创伤可用炉甘石粉或5%的明矾炉甘石粉涂擦,也可用10%~15%的明矾溶液或3%~5%的食盐溶液、紫药水泡脚。感染严重时,应用抗菌药物。

怎样预防和治疗“烂裤裆”?

  在抗洪救灾时,下身长时间浸泡在污泥浊水中,下腹、股内侧、外生殖器、会阴及臀部等处皮肤会发胀松软,发白起皱,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水疮,重者皮肤剥离、糜烂,甚至溃疡,伴有程度不等的痒、痛感,外阴也可有水肿,俗称为“烂裤裆”,与“烂脚丫”一起在医学上统称为浸渍性皮炎。若继发感染则可红肿、化脓,严重时伴有全身症状:发热、畏寒、乏力、食欲不住,并发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等。治疗:①轻者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洗净后扑干燥粉,涂少量灭菌植物油或炉甘石粉。亦可用中药枯矾粉或除湿散外涂。②糜烂时,可用10%~15%的明矾溶液或3%~5%的食盐溶液洗净,再涂龙胆紫或炉甘石粉或40%氧化锌油。亦可用鲜旱莲草、鲜马齿觅捣烂外敷。③有继发感染时,可用l: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再用棉花球吸干,涂以龙胆紫或10%硼酸软膏。感染严重时,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预防:尽可能脱离洪水浸泡。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个人防护。上岸后应立即擦干下身,洗净扑粉,换上干净内裤。若发现下身皮肤有破溃,应暂时不要下水,条件允许应穿防水裤。

怎样预防和治疗疥疮?

  疥疮是由疥螨寄生于人体表皮引起的疾病。其特点是受染皮肤出现丘疹、水疮及隧道,有剧烈瘙痒,搔抓易引起继发感染,如毛囊炎、脓疱疮、疖等,重者可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皮疹多发生于指间、腕屈侧、时窝、腋窝前面、女性乳房下面、脐周、阴部及股内侧等处。

  接触传染性强,人与人之间直接和间接接触都可传染。疥螨也可侵染羊、狗、猪、兔、牛、马等动物,与这些动物接触。也可染上疥疮。

  治疗常用5%~10%硫磺软膏(儿童用5%)、l%丙体六六六乳剂(γ—666)或霜剂(疥灵霜,因有毒性,不用于婴幼儿、孕妇、哺乳妇女及有癫痫病发作或其他神经疾病的患者)、优力肤霜、25%苯甲酸苄酯乳剂或软膏,涂药前用热水和肥皂洗澡,洗后将药物涂于颈部以下的全身,每天1次,连续3天。用药期间不要洗澡,疗程结束后再洗。γ—666、疥灵霜只用1天,24小时后洗澡。洗澡后要更换清洁的衣服、被单。也可将百部草1两泡在1斤白酒中,用浸液遍擦全身,每晚1次,连擦1周。用百部草3两放在15升水里煮开,每晚用此药液洗澡1次,连洗10天,也有一定效果。

 

露宿要注意什么?

  夏季天气炎热,昼长夜短,人们特别喜欢席地而卧。这样不太好,因为:第一,不少小虫(蚂蚁、蚰蜒等),可能会爬到人的耳朵里;第二,地面上的尘土、细菌不仅会沾到身上,还容易被吸到肺里,特别是有侧身睡、俯睡(脸向下)、张嘴睡习惯的人,就更是这样;第三,地面经过太阳光的照射,下面的水分被蒸发上来,人体紧贴地面睡,受到熏蒸之后容易得病。除此之外,还容易被蝎蜇、蛇咬。

  所以,在户外歇晌或露宿,最好铺床或木板,起码也要把地扫干净,铺张席子,四周支上棍子或砖头,枕头垫高些。如虫子爬进耳朵,或被蝎蜇、蛇咬,可按专题介绍的办法处理。

上一篇:洪灾过后常见疾病如何预防(一)
下一篇:洪灾过后常见疾病如何预防(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