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公示公告 > >关于我会组织推荐申报2017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
公示公告

关于我会组织推荐申报2017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

时间:2017-04-21 16:18供稿单位:湖北省预防医学会打印字号:点击量:

       根据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推荐2017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的通知》的有关精神,我会对组织推荐的5个项目进行了审查,确认了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通过学会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
      自公示之日起7天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示项目存在异议,可及时与学会办公室联系。

 联系人:彭玲
 联系电话:027-87163622
 附:湖北省预防医学会2017年推荐项目公示情况
 
 
                                                                                                         湖北省预防医学会
                                                                                                     二○一七年四月二十一日
 
 
 附件:湖北省预防医学会2017年推荐项目公示情况
 
第一个项目:
 一、推荐项目名称
    《重点肠道细菌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二、推荐单位推荐意见
      全世界每年死于肠道感染的传染病人数约为60万。我国每年报告肠道感染的传染病病例发病率居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该课题建立了志贺氏菌、霍乱和伤寒等DNA基因型分析方法,对其基因型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重点肠道细菌基因分型,可以有效追踪传染病,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科学性强、资料完整、内容丰富。
 推荐该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三、推荐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人口与健康领域。
      项目主要收集和分析湖北省1996~2005年细菌痢疾、霍乱和伤寒等疾病的流行强度和三间分布;分离病原菌株并经过血清学、生化鉴定,酶切后获取基因指纹图谱,分析基因型。结果检测8株为宋内志贺氏菌,鄂西南、鄂西北的宋内志贺氏DNA基因型相近,江汉平原和鄂东北等地区宋内志贺氏DNA基因型相近;检测29株福氏志贺氏菌来源鄂西南、鄂西北、江汉平原DNA基于型相近,鄂西南、江汉平原和部分鄂东北等地区DNA基于型相近,基于型分布相对复杂。建立了细菌痢疾、霍乱和伤寒等DNA基因型的检测和分析方法,有效追踪多起疫情的传染源。在湖北省首次建立了痢疾杆菌、霍乱和伤寒脉冲场凝胶电泳基因型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都认为该项目通过对重点细菌肠道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掌握了流行规律和特征,同时,首次检测重点细菌肠道传染病基因图谱,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推广应用情况
      在湖北省内现场应用,该课题探讨了细菌痢疾、霍乱和伤寒等发病率与DNA基因型的关系和流行规律,现场调查分析误诊的原因,发现目前肠道等传染病菌型较多易变迁,且无有效的菌苗预防,建立敏感的综合监测网络和快速检测与反应系统,可以早期发现疫情并控制疾病流行。急性病人应隔离治疗,对腹泻病人进行监测、水改、粪管等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其他防疫措施作出科学评价可以有效减少发病和传播,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课题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群众健康作出了较大贡献,有广泛推广应用前景。

 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公开号 公开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专利有效状态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排名 技术职称 行政职务 文化程度 工作单位 贡献
程均福 1 主任技师 本科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组织和管理工作,本人对第1-4项科技创新内容做出贡献、工作量90%。
王鸣 2 主任技师 本科 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与实验工作,本人对第1-3项科技创新内容做出贡献、工作量90%。
霍细香 3 研究员 副所长 硕士研究生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与现场和管理工作,本人对第1-3项科技创新内容做出贡献、工作量90%。
叶朝友 4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 本科 蕲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与现场工作,本人对第1-3项科技创新内容做出贡献、工作量80%。
杨森焙 5 高级工程师 本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参与现场统计和资料整理工作,本人对第1-3项科技创新内容做出贡献、工作量80%。
  
   七、主要完成单位
第一完成单位:湖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该单位从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过程中主要有如下贡献:
1. 对该项目的设计提供了组织上的支持;
2. 保证了项目实施所需的时间、人力、物力;
3. 定期检查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听取汇报,并督促完成;
4. 对于该项目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管理与支持。
第二完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该单位从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过程中主要有如下贡献:
1. 对该项目的设计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2. 保证了项目实施所需的统计和资料整理工作;
3. 定期检查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并督促完成。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列出除第1完成人外的所有完成人)

序号 合作方式 合作者/
项目排名
合作时间 合作成果 证明材料 备注
1   协助 杨森焙/5 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
 
科技成果证书 科技成果证书
             
 
 
 
第二个项目
 一、推荐项目名称
     《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二、推荐单位推荐意见
      该项目定位高、思虑远、以互联网+思路统筹健康服务管理,以大健康的理念来统筹谋划和推进健康服务管理工作,首次在国内搭建跨行业、多部门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能解决卫生系统内的信息孤岛问题、慢性病监测与防治网络尚不健全、传染病网络直报手工录卡、标准不统一、系统功能不完善、操作繁琐等问题,能真正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管理。
      该项目国内首次利用网格化人口数据库、健康大数据结合公共卫生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分析应用,实现对人群健康的精确管理和精准服务。颠覆了以往重临床,轻预防的疾病防治状况,通过健康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共享和互通,更有利于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和服务满意度,提升疾病防治的效果。
     该项目成果发表国家核心期刊论文14篇,被他引26次,项目组编制的《2014年宜昌市城区居民健康状况报告》在宜昌“两会”上发布后也引发广泛关注,推进大健康理念在宜昌市的落地和施行。
     宜昌市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的探究与实践项目是全省唯一,全国领先。
     推荐该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三、推荐项目简介
     本研究首次利用宜昌市大数据技术整合宜昌市各类诊疗服务、健康体检、公共卫生、智能健康监测等人口健康信息以及跨行业部门信息的多样化等信息;采用ETL(Extract-Transform-Load)进行数据预处理后进入健康大数据资源池,再同步至健康大数据仓库,构建“宜昌市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平台建立多维度数据模型,并利用数据挖掘工具进行主题数据分析,开展健康干预并评估干预效果。实现为全人群(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即“政府引领、部门协作、互联共享、信息多样、全程干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服务。项目所属学科为: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其他学科。
      该项目构建的“宜昌市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已对接市、县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43家单位,每日采集诊疗信息、健康体检、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智能监测、空间地理等人口健康信息以及跨行业部门信息的多样化大数据,已存储数据近4亿条,探索了健康管理大数据应用的发展方向,研究本地的疾病变化趋势及居民健康状况,为政府部门合理布局卫生资源,改变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是以人为单位将健康信息资源有机整合起来,统一调度、集中分拣,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性医疗机构用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信息化网络联系起来,解决卫生系统内的信息孤岛问题,做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极大的提升宜昌市健康服务管理工作的服务能力。
     该项目对大数据的清洗、挖掘、分析,实现对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组编制的《2014年宜昌市城区居民健康状况报告》在宜昌“两会”上发布,推进大健康理念在宜昌市的施行;成立了“宜昌市健康管理数据分析中心”,成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防控中心 “慢性病大数据研究(宜昌)基地”、湖北省疾控中心“健康大数据分析基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健康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健康大数据研究(宜昌)中心”,大数据分析、利用为卫生事业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推广应用情况
     目前的互联网+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染病信息的源头采集,充分利用人口信息库、居民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等基础数据,完成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全市所有医疗机构病人就诊信息、体检信息等互联共享,解决了健康信息孤岛、标准不统一、疾病管理手工化等问题,以人为单位将健康信息资源有机整合起来,进行健康分析与服务,极大的提升宜昌市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该项目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等10家单位应用之后,得到了一致好评。
     “互联网+健康管理”探索创新了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积极参与此项目,并与中心共建健康研究中心、健康大数据研究(宜昌)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开展大数据挖掘分析,为卫生事业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该项目构建了健康监测、生命统计、健康统计、风险评估与干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公共卫生地理信息分析、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质量控制等软件功能模块,获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认可,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控制中心共建“慢性病大数据研究(宜昌)基地”,与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建“健康大数据分析基地”,打造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互联网+健康管理”宜昌模式。获得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健康报》社、中国健康教育与促进协会联合颁布的“2017年全国基层卫生信息化应用创新大赛优秀奖”。
     国内首次利用网格化人口数据库、健康大数据结合公共卫生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分析应用,实现对人群健康的精确管理和精准服务。群众自行利用健康小屋、穿戴智能设备(数字血压计、数字血糖仪、数字血氧计、数字心电仪等)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分别传至患者手机以及与其签约的家庭医生手机上,家庭医生可实时掌握患者的重点指标变化波动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准确的干预和指导。宜昌市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收集了城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50多万条,专病管理数据12万多条,研究开发了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肺结核、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恶性肿瘤等7种疾病的地理分布云图,以人为单位将健康信息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实现对人群健康的精确管理和精准服务,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公开号 公开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专利有效状态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排名 技术职称 行政职务 文化程度 工作单位 贡献
徐勇 1 主任医师
(专业技术二级)
主任 本科 三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统筹项目开展,决策关键技术,对创新点1-3、6有贡献,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90%
刘继恒 2 主治医师 健教所副所长 硕士研究生 三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编写方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等,对创新点1、5、6有贡献,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90%
徐承中 3 工程师 信息所所长 本科 三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搭建跨行业、多部门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对创新点1、2、3、5有贡献,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90%
刘军 4 主任医师 大专 三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承担科技查新与质量控制工作,对创新点3、4有贡献,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80%
张培 5 副主任医师  
中心副主任
 
硕士研究生
三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组织完成该课题的数据筛选、清理、挖掘与分析等各项任务,对创新点1、3、4有贡献,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80%
杨佳娟 6 主治医师 慢病所副所长 硕士研究生 三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宜昌市大数据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对创新点3、6有贡献,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70%
赵露 7 医师 办公室副主任 本科 三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对创新点6有贡献,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70%
张皓 8 主治医师 传防所副所长 硕士研究生 三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对创新点6有贡献,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70%
蒋静 9 主治医师 免疫所副所长 硕士研究生 三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对创新点6有贡献,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50%
蒋蔚 10 医师 硕士研究生 三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对创新点6有贡献,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50%
吴婵 11 副主任医师 本科 三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对创新点6有贡献,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50%
鲁芳芳 12 医师 硕士研究生 三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对创新点6有贡献,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50%
 
   七、主要完成单位
完成单位:三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该单位从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过程中主要有如下贡献:
   1. 对该项目的设计提供了组织上的支持;
   2. 保证了项目实施所需的时间、人力、物力;
   3. 定期检查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听取汇报,并督促完成;
   4. 对于该项目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管理与支持。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列出除第1完成人外的所有完成人)

序号 合作方式 合作者/
项目排名
合作时间 合作成果 证明材料 备注
      无    无     无
             
第三个项目:
一、推荐项目名称
《新型纳米药物用于肿瘤诊疗与耐药抑制》
二、推荐单位推荐意见
 癌症是当今社会的主要致死性疾病之一。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2017年中国城市癌症报告》显示:现今我国每天约有1万人被新确诊为癌症。化疗仍是目前最主要的抗肿瘤治疗方法之一。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受是化疗失败的一大主要原因。该课题组独辟蹊径,将智能药物释放与水溶性维生素E的P-糖蛋白抑制功能相结合,实现了药物传输与辅助治疗功能的二合一,以最“经济”的方式完成了对肿瘤耐药的抑制。在此基础上,结合荧光探针技术和人工多肽筛选,考察纳米药物的组织分布,实现对肿瘤组织的特异性靶向及成像,并利用SPG膜乳化技术及荧光气溶胶对纳米药物的放大生产工艺、制剂形式进行了探索,为该技术今后的临床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望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
该项目成果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3篇,平均影响因子5.5,他引162次,其中3篇文章5次被选为杂志“Most Read Articles(month)”。体现出很高的科学性与创新性。
推荐该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三、推荐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人口与健康领域。
项目以成药性、逆转肿瘤耐药能力为关键指标,筛选出水溶性维生素E(TPGS)这种中、美食品药品管理局均批准的药用辅料作为该项目纳米药物的核心载体,并设计了能在肿瘤细胞内特异性响应的敏感型化学结构辅助化疗药物的释放。在用做药物载体之余,创新性地利用了TPGS对P-糖蛋白(P-gp)的药物外排抑制功能,提高化疗药物的胞内浓度,高效杀伤P-gp过表达的耐药肿瘤细胞,在动物模型上取得了良好效果。这种充分发挥每一个元件的功能的设计为纳米药物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为提高纳米药物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考察纳米药物的体内分布,利用量子点荧光探针,对人工多肽进行设计与筛选,实现肿瘤特异性药物递送和显像。同时,为了推动本技术的临床转化,利用可放大生产的SPG膜乳化技术研究了工艺条件对所得TPGS纳米药物性质的影响,并通过荧光气溶胶技术考查了不同粒径粒子在肺部的沉积分布,为纳米药物经肺给药提供了重要参考。项目受邀参加多场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相关工作在在投稿过程中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论文被国内外多个课题组引用、正面评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推广应用情况
 该项目优先在湖北省内转化、使用,部分产品已经在省内符合GMP标准的工厂进行小试。项目前期研究验证了所设计纳米药物的安全性和高效抑制耐药肿瘤的可能性,并对其制剂形式、应用拓展和放大生产进行了探索。虽然目前已有4种纳米药物上市,但该项目纳米药物在长效、低毒、抗肿瘤耐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可作为一个平台,在诊断、治疗等各方面应用。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的同时,也能为医药人才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公开号 公开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专利有效状态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排名 技术职称 行政职务 文化程度 工作单位 贡献
尹中元 1 副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组织和管理工作,对第1-4项科技创新内容做出贡献、工作量90%
王琼 2 主治医师 博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组织和管理工作,对第1-4项科技创新内容做出贡献、工作量90%
谭松巍 3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参与组织和管理工作,对第1、3项科技创新内容做出贡献、工作量90%
刘波 4 教授 博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对创新点3有贡献,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60%
伍钢 5 教授 科主任 博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组织和管理工作,对第1-4项科技创新内容做出贡献、工作量60%
易丹丹 6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对创新点4有贡献,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60%
徐传瑞 7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对创新点1有贡献,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60%
刘俊 8 副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对创新点1有贡献,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30%
聂秀 9 主任医师 科主任 博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对创新点1有贡献,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30%
张盛 10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对创新点1有贡献,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30%
徐双兵 11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对创新点3有贡献,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30%
刘昭 12 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材料收集、整理和撰写,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30%
 
七、主要完成单位
第一完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该单位从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过程中主要有如下贡献:
1. 对该项目的设计提供了组织上的支持;
2. 保证了项目实施所需的时间、人力、物力;
3. 定期检查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听取汇报,并督促完成;
4. 对于该项目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管理与支持。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列出除第1完成人外的所有完成人)
序号 合作方式 合作者/
项目排名
合作时间 合作成果 证明材料 备注
 
             
 
 第四个项目:
 一、推荐项目名称
 面神经损伤修复基础与临床应用
 二、推荐单位推荐意见
 面神经修复研究一直是耳神经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面神经再生修复研究中,虽有许多再生相关基因被发现,但其分子机制与功能的相关性却不清楚,基因、神经营养因子与组织工程等治疗性研究较多,也尚未有客观可靠的临床报告出现,对一些应用先进生物学技术的促再生研究也仅停留在神经纤维形态学的恢复上,故也难以评估功能恢复过程中联带等面瘫后遗症的发生情况,影响了对面神经再生修复及面瘫后遗症发生机制的研究探讨。外伤、手术、炎症或肿瘤等均可使面神经损伤而致面瘫, 即便在外科修复后,面部运动功能也常难于完全恢复正常,且易产生联带、半面痉挛等面瘫后遗症,严重影响社会交往与心理,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该项目使用尼氏与荧光示踪技术,首次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成功分选出休眠面运动神经元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为面神经再生修复及面瘫后遗症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科学性强、资料完整、内容丰富。
 推荐该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三、推荐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人口与健康领域。
 该项目发现了面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面神经核内存在着不能再生达靶、仍呈存活状态的休眠面运动神经元,对其子生物学与功能特征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探索,对如何促进面神经损伤修复、有效恢复面瘫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该项目的研究成果,证实了面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休眠面运动神经元的存在,揭示了其结构与功能的特征性变化,并对其核上突触传入、神经递质受体以及电生理特性的塑形改变进行研究,探讨其对面神经核运动信息调控的特殊作用,探讨了其在面神经运动信息调控与功能恢复过程中的作用,为面神经再生修复及面瘫后遗症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同时该项目揭示了休眠面运动神经元在伤后面神经核运动信息调控中的作用,有助于阐明面神经损伤修复机制以及联带等后遗症的发生机制,面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面运动神经元存活和再生相关的重塑活动,及其与相邻胶质细胞结构功能的变化、特别是离子通道功能与膜电生理特性的研究探索,能深入阐明受体塑形变化与损伤修复后高兴奋性后遗症半面痉挛、联带等的必然联系,有助于阐明面神经损伤修复机制以及联带等后遗症的发生机制,为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修复面神经损伤、降低面瘫后遗症的发生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所取得成果在对相关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四、推广应用情况
 面神经损伤后导致面瘫,对患者面部表情运动造成损伤,严重影响社会交往与心理,《面神经损伤修复基础与临床应用》的项目研究揭示了休眠面运动神经元在伤后面神经核运动信息调控中的作用,面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面运动神经元存活和再生相关的重塑活动,及其与相邻胶质细胞结构功能的变化、特别是离子通道功能与膜电生理特性的研究探索,能深入阐明受体塑形变化与损伤修复后高兴奋性后遗症半面痉挛、联带等的必然联系。有助于阐明面神经损伤修复机制以及联带等后遗症的发生机制,为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修复面神经损伤、降低面瘫后遗症的发生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对相关基础与临床工作有极大指导推动作用。目前国内12家大型公立三甲医院内对此成果进行应用,取得明显经济与社会效益,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课题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群众健康作出了较大贡献,有广泛推广应用前景。
 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公开号 公开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专利有效状态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排名 技术职称 行政职务 文化程度 工作单位 贡献
陈沛 1 副主任医生 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组织和管理工作,本人对科技创新内容做出贡献、工作量90%。
肖红俊 2 主任医师 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参与实验工作,对第科技创新内容做出贡献、工作量90%。
熊新高 3 副主任医师 硕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参与现场和管理工作,对第项科技创新内容做出贡献、工作量90%。
罗凌惠 4 副主任医师 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参与现场工作,对科技创新内容做出贡献、工作量80%。
姚琦 5 主治医师 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参与现场统计和资料整理工作,对技创新内容做出贡献、工作量80%。
尹时华
 
6 主任医师 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参与现场统计和资料整理工作,对科技创新内容做出贡献、工作量70%。
李春丽 7 主治医师 硕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参与现场统计和资料整理工作,对科技创新内容做出贡献、工作量70%。
姚琳莉 8 主治医师 硕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对创新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50%
张鄂 9 主治医师 硕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对创新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50%
何婷 10 住院医师 硕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对创新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50%
  
   七、主要完成单位
第一完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该单位从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过程中主要有如下贡献:
1. 对该项目的设计提供了组织上的支持;
2. 保证了项目实施所需的时间、人力、物力;
3. 定期检查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听取汇报,并督促完成;
4. 对于该项目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管理与支持。
第二完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该单位从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过程中主要有如下贡献:
1. 对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2. 保证了项目实施所需的统计和资料整理工作;
3. 项目实施所需的人力、协助临床工作开展及应用推广;
4. 定期检查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并督促完成。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列出除第1完成人外的所有完成人)
序号 合作方式 合作者/
项目排名
合作时间 合作成果 证明材料 备注
1   论文 第一作者 2017
 
声频共振联合全身激素及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随机对照研究[J].
2 论文 共同第一作者 2016 ,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subtype expression in type vestibular hair cells of guinea pigs
 
 
 
第五个项目
 一、推荐项目名称
    医学护理学科研-信息-知识丛书
 二、推荐单位推荐意见
 在目前老龄化社会、大健康、信息化发展等大背景下,医学护理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护理学科是一门发展潜力巨大的学科。现阶段,广大医学护理工作者在科研、信息、管理、专业技术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知识需求。该项目于2002~2014年,在结合实际、调查研究基础上,在科研方法、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临床技能、卫生法律法规、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编纂了护理类丛书,其中主编作品8部,独著1部,副主编2部,参编多部。这些作品发行量大,受众面广,成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护理科研培训班”的主打教材。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2015年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组织的科技援藏、科技援疆活动(包括西藏山南、新疆博州等地区)中发挥了良好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其中《护理论文写作大全》出版后产生了很大反响,出版数量供不应求,曾在大书店出现“当日图书销量排第一”的情景。人民卫生出版社拟出版第3版,已完成最后校对,定于近期出版。其余作品也分别在医学护理临床、社区、康复、教学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该项目丛书具有量多面广、创新性、实用性强等特点。
推荐该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三、推荐项目简介
 该项目在科研方法、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卫生法律法规、临床、社区、大众健康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第一,主编的《护理论文写作大全》第1、2版,采用大量文献调研、专家咨询、临床实践考察,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以护理学新进展为基础,详细介绍了护理论文分类与写作基本要求、护理信息检索、护理科学研究等相关内容;论述了护理论文的写作规律,具有写作理论系统、新颖,写作方法翔实、易学等特点,为临床护理科研工作者、护理管理者、社区工作者,以及护理高校师生、医学科技编辑、医学信息等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参考。参编的《护理学研究方法》为全国高等学校护理学研究生“十二五”规划教材,其共分总论、量性研究、质性研究和护理科研项目的管理四大篇,其中主持人为第四篇撰写者。该教材为我国护理科研教学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二,主编的《护理信息管理》详细阐述了护理信息的相关内容,结合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及数字环境,介绍和探讨了计算机知识在护理信息管理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护理人力资源、临床护理、护理科研、护理教学各领域的信息管理及其新进展和新动向,该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护理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管理、教学、科研、临床等护理工作者,以及卫生管理者、卫生信息专业人员和广大卫生技术人员参考。
 第三,主编的《医院知识管理》从知识管理相关理论和国内外医院知识管理模式出发,探析医院知识管理活动,重点介绍了医院知识管理的内容与理论框架、理论基础、影响因素、模式构建、组织与实施及评价体系构建;以实证研究的方法,调查分析了中国目前不同等级医院知识管理的异同点,以期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持。本书适用于医院管理工作者、知识管理专家、企业家、卫生管理专业师生等阅读参考。
 第四,该项目针对卫生法律法规进行了探索,总结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护士执业管理法律制度、护理法律关系等,内容体系与护理职业实际岗位工作内容紧密结合。其指导策略和管理制度为卫生事业发展的决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为卫生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材。
 第五,该项目尚开展了一系列临床护理技术、护理教育等相关探索,《社区康复护理》和《血管外科护理》满足了专科护理的需要,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康复医学和血管外科学的基本理念和基础理论,并特别介绍了在社区层面可以应用的康复护理评估、治疗技术以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以及血管外科的护理原则,常见疾病围术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疼痛护理,使护理工作者能够深刻领会并掌握血管外科专科医疗及护理基础知识,为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推广应用情况
 目前,医学护理科研方法与技能、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临床技能、社区康复、大众健康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知识”缺口。现阶段,护理学已成为一门发展潜力巨大的学科,但科研技能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瓶颈,该项目重点在科研方法、技能特别是在论文写作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护理论文写作大全》于2009年出版第1版,2012年出版第2版,截止2016年底,销量超过13 300册,并在当当网等平台上受到好评;发行量供不应求,曾在大书店出现“图书销量排第一”的情景,人民卫生出版社拟于近期出版第3版。在2010~2016年连续举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护理科研进展培训班”中,《护理论文写作大全》作为主要授课教材,发挥了主导作用,该项目受众总计超过20 000人次。《护理信息管理》为我国目前唯一一部护理学信息管理著作,其对护理信息的使用、管理与推广发挥了一定作用。《医院知识管理》出版后,主编曾被特邀至中国知网进行有关该网“知识管理”栏目编辑探讨;该书为目前唯一一部有关医学的知识管理著作。参编的《护理学研究方法》为“十二五”规划研究生教材,为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一部有关科研的研究生统编教材,为我国护理科研、护理学科的发展发挥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其他系列书籍在医学护理实践、教学、社区康复、大众健康等方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该项目探索出版了医学护理学科研-信息-知识等系列丛书,武汉轻工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仙桃职业学院等单位积极参与此项目,并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开展多年探索,为卫生事业发展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保障。
 该丛书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可读性、实用性强,市场反响良好。丛书中《护理论文写作大全》于2010年获湖北省科技信息成果三等奖,《护理信息管理》作为重要参与部分于2011年获湖北省护理科技奖二等奖。该项目对提高医学护理工作者的知识素养、知识技能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大众健康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医学护理学中发挥了的科研引领、知识传播、技术指导等作用,且必将会产生良好的后续效益。
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公开号 公开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专利有效状态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排名 技术职称 行政职务 文化程度 工作单位 贡献
颜巧元 1 主任护师 副院长 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统筹项目开展,决策关键技术和方法,本人对科研论著、项目实施做出贡献、工作量90%。
刘义兰 2 主任护师 主任 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参与组织和管理工作,以及临床研究工作,本人对相关科研给出指导、工作量80%。
颜国祥 3 讲师/主治医生 本科 仙桃职业学院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本人对相关科研给出指导、工作量80%。
胡德英 4 副主任护师 副主任 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负责编写科研方案、临床调查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等,本人对相关科技创新内容做出贡献、工作量80%。
鲁才红 5 副主任护师 总护士长 本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本人对相关科技创新内容做出贡献、工作量70%。
史艳莉 6 副教授 硕士 武汉轻工大学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负责组织完成该课题的数据分析、统计等各项任务,本人对相关科技创新内容做出贡献、工作量70%。
毛靖 7 教授 院长 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材料收集,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50%。
李群先 8 副教授 硕士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负责组织完成该课题的数据分析、统计等各项任务,本人对相关科技创新内容做出贡献、工作量50%。
王冰寒 9 护师 硕士在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材料收集、整理和撰写,投入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50%。
 
 
   七、主要完成单位
完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该单位从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过程中主要有如下贡献:
1. 对该项目的设计提供了组织上的支持;
2. 保证了项目实施所需的时间、人力、物力;
3. 定期检查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听取汇报,并督促完成;
4. 对于该项目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管理与支持。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列出除第1完成人外的所有完成人)
序号 合作方式 合作者/
项目排名
合作时间 合作成果 证明材料 备注
      无    无     无
             
 
 
上一篇:关于颁发“湖北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的决定
下一篇:关于开展推荐评选“全国麻风防治先进工作者” 及“全国麻风防治先进集体”的通知